居民健康档案小知识

2025年08月18日 11:18 来源:青岛西海岸报 标签: 科普

你知道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政府送给每位居民的“健康大礼包”!其中,居民健康档案作为12项服务中的“基础担当”,为你从出生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驾护航。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是您的“健康身份证”,记录一生健康轨迹,从出生到老年,系统记录您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诊疗记录、健康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

   主要内容:

   1.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社会信息;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过敏史等健康背景。

   2.健康体检记录:常规体检结果,如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数据,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如X光片、CT、B超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预防接种记录、儿童保健指导。

  (2)孕产妇:孕期检查、分娩记录、产后访视。

  (3)老年人:健康评估、慢性病管理、生活能力评估。

  (4)慢性病患者:疾病监测、用药记录、健康指导。

  (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评估、治疗记录、康复计划。

  (6)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随访管理、疗效评估。

  (7)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门诊、住院就诊记录,包括诊断、治疗、手术等信息;转诊、会诊记录,反映病情变化和医疗协作;健康教育与咨询记录,记录健康知识获取和行为干预。

   二、为什么要建立健康档案?

   1.健康有“档”,疾病无“踪”  

居民健康档案可以精准健康管理,医生通过档案全面评估您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预防与治疗方案,避免重复检查,节省医疗费用。

   2.疾病早发现、早干预

居民健康档案可以动态监测健康数据(如血压、血糖),及时预警潜在风险,慢性病管理更科学。

   3.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石”

疾控中心通过分析区域健康档案,快速定位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发、疫苗接种缺口),精准投放公共卫生资源。

   三、如何建立/更新健康档案?

   主动建档:居民可携带身份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街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由医务人员协助建立健康档案。

   服务过程中建档:在就诊、体检、预防接种、健康咨询等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会为居民建立或更新健康档案。


( 青岛西海岸报  李欣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