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16部委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其中儿童青少年也是体重管理的重点人群。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018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有研究预测,若该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儿童青少年应怎样开展体重管理呢?
父母是儿童健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要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学习使用“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在不影响学龄儿童正常发育的前提下,超重肥胖儿童应限制总能量摄入,消瘦儿童需要排除疾病,保证营养摄入充足。
1.膳食管理。合理选择食物,保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基本需要及膳食营养平衡。
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 2024年版
(1)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脂肪的过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并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规律三餐摄入,科学合理加餐,限制甜食、零食及含糖饮料。食不过量,专注进食,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3)合理减重。不建议节食减重和快速减重。
2.身体活动。建议校内和校外每日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的运动。
中强度身体活动:骑自行车(正常速度)、快步走、爬楼梯、滑冰等。活动时有适度的体力消耗,呼吸较急促,心率较快,微出汗,但仍可轻松说话。
高强度身体活动:搬运重物、快速跑步、激烈打球、踢球或快速骑自行车等。活动时有较多的体力消耗,呼吸明显急促,呼吸深度、心率大幅增加,出汗,停止运动并调整呼吸后才能说话。
3.减少久坐,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
4.睡眠管理及心理支持。确保早睡,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建议6-12岁每日睡眠时间9-12小时;13-17岁青少年每日保持8-10小时睡眠。维持规律的睡眠和作息时间。必要时采取心理支持与放松训练。
学校应落实课程课时要求,拓展健康教育渠道,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
通过家校联手,用科学方法帮助儿童青少年开展体重管理,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 青岛西海岸报 李欣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