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并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同时也为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国务院于2009年正式批准将每年的8月8日设立为“全民健身日”。2025年8月8日是中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今年的节日主题为“全民全运,全运惠民”。正值“健康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火热进行中,那么科学健身有什么好处呢?那么从体重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该如何进行全民健身呢?
一、科学健身的好处
1.增强心肺功能 塑造肌肉骨骼
健身时,心脏跳动加快、肺部呼吸加深,长期坚持能使心肌纤维增粗,心脏收缩力增强,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同时增加肺活量,提升肺部气体交换效率,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力量训练能刺激肌肉纤维生长,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消耗更多热量。还能促进骨骼生长和骨密度增加,预防骨质疏松,增强骨骼支撑和抗压能力,降低骨折风险。
2.改善代谢水平 提高免疫力
健身有助于调节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同时加速脂肪代谢,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控制体重,降低肥胖相关疾病发生率。规律健身可促进白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生成与活性,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升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少感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3.调节神经系统 改善睡眠质量
运动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状态,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还能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专注力,增强记忆力,延缓大脑衰老。健身还会使身体产生适度疲劳感,促使大脑神经放松,调节生物钟,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深度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让人在醒来后感觉更精力充沛。
吃动平衡是管理与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要遵循“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的总原则,并达到相关人群的身体活动推荐量。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及2-3次抗阻训练。将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达到维持健康体重的目的。
二、如何科学健身?
1.制定均衡锻炼计划
根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推荐,成年人每日应进行6-10千步当量的身体活动。当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时,身体活动则达到了中等强度,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或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3-5天。
知识点:
中强度身体活动:骑自行车(正常速度)、快步走、爬楼梯、滑冰等。活动时有适度的体力消耗,呼吸较急促,心率较快,微出汗,但仍可轻松说话。
高强度身体活动:搬运重物、快速跑步、激烈打球、踢球或快速骑自行车等。活动时有较多的体力消耗,呼吸明显急促,呼吸深度、心率大幅增加,出汗,停止运动并调整呼吸后才能说话。
2.注意锻炼强度与频率
在开始任何运动计划之前,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健康顾问,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潜在的健康风险以及适合的运动类型。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3.注意运动安全
正确的运动姿势可以确保运动效果,同时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建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或者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学习正确的运动姿势。每次锻炼前的热身至关重要,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增加血流量,并降低受伤风险。热身可以包括动态拉伸、慢跑等活动,持续5-10分钟。锻炼结束后的静态拉伸同样重要,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减少运动后的酸痛,促进血液循环。
4.重视营养与补水
合理的饮食对于健身同样重要。均衡的饮食应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健康脂肪。此外,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至关重要。运动前应确保充分补水,运动中可以补充电解质饮料,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
5.监测运动效果
定期监测自己的运动效果,如体重、体脂率、心肺功能等是关键一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对锻炼计划进行调整。如果体重停滞或锻炼效果不佳,可能需要调整饮食或增加锻炼强度。同时,注意身体反馈,避免过度锻炼导致伤害。
三、特殊人群如何健身?
1.学龄前儿童
活动多样化,确保运动时长。1岁以内鼓励自由活动,1-5岁儿童每日至少进行180分钟的多样化身体活动,以户外为主。
超重肥胖儿童应根据个体情况增加运动量。3-5岁儿童确保每日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以上强度身体活动(包括30分钟指导下的运动)。
鼓励活动,减少久坐。2岁以下避免电子产品,2-5岁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少于1小时。
2.学龄儿童
校内和校外每日至少累计达到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的运动。
减少久坐,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
3.孕前、孕期及产后女性
孕前女性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及2-3次抗阻运动。
孕期女性推荐适度孕期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包括有氧和阻抗的中等强度运动。根据个体情况循序渐进,避免有身体接触、增加摔倒风险和胎儿伤害的运动。
产后女性应循序渐进,提高运动强度。考虑到产后恢复情况,运动强度可从低至中等逐渐增加。
4.老年人群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在熟悉环境中进行规律活动,减少静坐时间,并注意保暖防暑。
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咨询和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活动。
5.职业人群
鼓励工间操和业余健身活动、减少久坐时间。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举办运动会,定期开展体质测试。
6.体重过低人群
应以增肌为主要目标进行抗阻运动。
全民健身日不仅是一个普通节日,更是一个唤醒大家运动意识的契机。通过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身体素质、改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积极参与到健身活动中,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 青岛西海岸报 李欣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