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可小觑,科学预防布病

2025年07月25日 15:54 来源:青岛西海岸报 标签: 科普

接触牛、羊、猪等家畜或其产品后,如果出现反复发热、大量出汗、持续乏力、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除了常见的感冒或风湿,还需要留意一种名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布病主要在动物间传播,也可感染人类。

认识它,才能更好地预防它

  一、什么是布病?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羊、牛、猪等60多种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我国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羊,其次是牛和猪。

   二、布病是如何找上门的?

   布鲁氏菌入侵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1、经皮肤黏膜: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病畜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或在饲养、接羔、挤奶、屠宰、清理圈舍、皮毛加工时防护不足。

   2、经消化道:饮用未彻底煮熟的奶(尤其是现挤生奶)、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或内脏。

   3、经呼吸道:吸入被病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常见于污染环境或皮毛加工场所)。

   温馨提醒:日常共餐、握手、工作学习、共用电话等接触不会传播布病。

    三、感染后有哪些信号?

   布病症状多变,极易与感冒、风湿混淆,核心表现有:

   1、反复或持续发热,一般体温可达到38.5℃以上;

   2、90%以上在深夜或凌晨会伴有明显的多汗;

   3、退烧后感到明显乏力,持续的疲倦乏力;

   4、四肢关节、多处肌肉的酸痛或钝痛,多为大关节的疼痛。

   重要提示:接触牛羊猪等动物及产品后,出现以上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接触史。治疗需全程、足量用药,切忌擅自停药,防止转为难治的慢性布病。

   四、养殖、屠宰、加工等职业人群如何防护?

   1、工作必穿工作服、胶靴,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皮肤有伤要严密包扎。

   2、人畜分居,牲畜不入室。圈舍定期湿式清扫、严格消毒,及时规范处理粪便。

   3、遇到流产胎畜,严禁徒手接触,用工具深埋(远离水源住宅),彻底消毒污染场所。

   4、发现病畜立即报告,不买卖、不食用、不随意处理病死畜。

   五、家庭防护小贴士

   1、奶制品:拒绝现挤生奶。选商场、超市正规巴氏杀菌或高温灭菌奶及制品。家庭处理生鲜奶,务必“三煮三沸”,即煮沸→冷却→再煮沸→再冷却→第三次煮沸→冷却。

   2、牛羊肉:从正规渠道购买检疫合格产品,坚决不买不吃不明来源或病死畜肉。厨房生熟分开,肉食务必彻底煮熟煮透(烤肉、涮肉尤需注意)。

   3、厨房安全:处理生肉及内脏时,尤其手有破损,必须戴手套,生熟刀具、砧板分开。

   提高警惕,做好防护,就能有效阻断布鲁氏菌的传播链,守护自身健康!


( 青岛西海岸报  李欣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