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来临,收好这份健康度夏指南!

2025年07月08日 10:20 来源:青岛西海岸报 标签: 科普

盛夏七月,阳光炙热,雨水增多,正是各类病原体活跃的时节。加上暑假出游高峰,传染病传播风险也随之上升。新区疾控中心特别提醒您,重点关注以下传染病,助您和家人健康度夏!

   一、手足口病(家有萌娃要当心!)

   症状:孩子突然发烧,嘴巴里长疱疹,小手小脚出现红疹或小水疱,可能伴随不想吃饭、流口水等症状。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口水、疱疹液、粪便,或者被污染的玩具、毛巾等传播,也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

   1.少扎堆:流行期少带孩子去商场、室内游乐场等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2.勤洗手多通风:大人小孩都要用肥皂+流动水认真洗手,要常开窗通风。

   3.勤消毒:孩子的玩具、门把手、桌面等常接触的地方定期清洁消毒。奶瓶、餐具煮沸消毒。衣物被褥勤洗勤晒。

   4.打疫苗:及时接种EV71疫苗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武器!

   二、细菌性腹泻(“病从口入”要警惕!)

   症状:肚子痛、拉肚子(水样便或粘液便)、恶心、想吐,可能还发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摄入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尤其是没煮熟的肉类、海鲜、蛋类等。也可通过苍蝇、蟑螂等媒介生物传播。

   预防措施:

   1.吃熟食、喝开水:食物要新鲜、彻底煮熟煮透,特别是海鲜、肉类、蛋类!饮用水务必烧开,别喝生水。

   2.讲卫生:饭前便后、做饭前、吃东西前 必须认真洗手!厨房台面、餐具 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垃圾,防蝇防蟑。

   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草丛树林防蜱虫!)

   症状:被蜱虫叮咬后,出现发烧、浑身没劲、不想吃饭,严重时可能出血不止(尤其老人、体弱者风险高)。

   传播途径:主要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传播。

   预防措施:

   1.远离蜱虫: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灌木丛长时间坐卧停留。

   2.穿对衣服:进入草地树林,穿浅色长袖衣裤(易发现蜱虫),把裤腿扎进袜子或鞋子里,不穿凉鞋。

   3.全身检查:户外活动后,仔细检查全身皮肤(尤其腋窝、腹股沟、头皮等隐蔽处)、衣物、背包和宠物有无蜱虫。

   正确处理:发现蜱虫叮咬,不要硬拔硬拽!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垂直向上拔出,伤口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尽快就医。

   四、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

   症状:突然高烧(持续好几天),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骨头都痛,可能出现 皮疹、牙龈出血、鼻子出血。

   传播途径:被携带病毒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预防措施:

   1.早就医:登革热病例主要以境外输入为主,从东南亚、南美等登革热流行区回来,出现高烧、皮疹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诉医生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2.防叮咬: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皮肤裸露部位涂抹有效驱蚊剂。家里装好纱窗纱门,睡觉用蚊帐。

   3.清垃圾:防止翻盆倒罐清积水,每周清理一次,防止蚊虫滋生。

   五、猴痘(了解风险,做好防护)

   症状:发烧、头痛、淋巴结肿大,全身出疹子(从红斑、丘疹、水疱到脓疱、结痂),可能很痒或很痛。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长时间、密切接触感染者的皮疹、痂皮、体液或被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

   预防措施:

   1.避免密切接触:避免与猴痘患者或有疑似皮疹、发烧的人进行 皮肤直接接触(尤其性接触)。

   2.早就医:有可疑接触史并出现症状,尽快就医。戴好口罩,穿长衣长裤遮盖所有皮疹,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入境申报:从猴痘流行国家入境,如有接触史或出现相关症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

   通用健康锦囊: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累。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蛋奶、瘦肉、坚果,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增强抵抗力,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青岛西海岸报  李欣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