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健康,从心启航:老年健康宣传周,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5年07月08日 10:20 来源:青岛西海岸报 标签: 工作动态

近日,新区疾控中心携手黄岛区立医院健共体和兰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珠光路社区举办“引领健康,从心启航”2025年老年健康宣传周健康咨询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提升老年健康,内容丰富多彩,受到社区老年居民的热烈欢迎。

活动现场,新区疾控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防控咨询和个性化用药指导,同时为老年人测量体重,对超重、肥胖的老年人进行饮食和运动指导;区立医院健共体的眼科和呼吸科专家现场坐诊,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的疾病咨询服务,并给出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指导;兰东路社区服务中心全科医师与中医科医师共同为老年人进行血压、血糖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提供即时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活动现场还发放家庭医生签约宣传材料和老年人防跌倒指南、健康油壶、控盐勺等,通过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新区疾控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持续提升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下一步,新区疾控中心将继续增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积极推动健康老龄化的进程,并在社区内营造一个更加关爱老年人、支持老年人的良好环境。

老年人健康素养小知识

   一、为什么老年人更需要健康素养?

  (1)慢病管理离不开“自己管”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些常见病不是“一治就好”,而是要长期坚持、科学管理。懂健康知识,才能配合医生、管住嘴、迈开腿。

   (2)信息泛滥容易上当

    网络、电视、朋友圈里“包治百病”的保健品、“秘方”五花八门。健康素养高的人,知道什么是权威信息,不轻信“养生谣言”。

   (3)防跌倒、防营养不良、防孤独感

    健康素养不仅包括吃药、看病,更包括如何安全居家、合理膳食、调节情绪,这些都是晚年幸福生活的关键。

    二、“66条”里关于老年人的这些内容,你知道吗?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提出了健康素养66条,其中很多内容与老年人息息相关:

   (1)第21条: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关爱老年人,尊重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支持和鼓励老年人树立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

    跌倒是65岁及以上人群伤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老年人需要增强防跌倒意识。跌倒的发生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行为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跌倒是可以预防的,老年人要主动学习预防跌倒知识,增强预防跌倒意识,养成预防跌倒行为习惯,对家居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

    老年人应科学运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形式和强度,注意加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耐力的锻炼,不要因为害怕跌倒而停止运动。

    老年人应主动调整日常行为习惯,不要着急转身、站起;穿合身的衣裤,穿低跟、防滑、合脚的鞋;行动能力下降者应主动使用辅助器具;不登高取物。出行时尽量选择无障碍、不湿滑、光线好的路线;上下台阶、身、乘坐交通工具、自动扶梯时站稳扶好,放慢速度;夜晚出行携带照明工具;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减少室外活动;外出时随身携带应急联系卡片、手机。

    应对老年人家居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如地面选用防滑材质,保持地面干燥;卫生间、厨房等易湿滑的区域可使用防滑垫;去除门槛、家具滑轨等室内地面高度差;室内照明适度,减少眩光,灯具开关位置应方便使用;常用物品放于老年人伸手可及之处;床、坐具不要过软,高度合适;家具摆放和空间布局合理,保持室内通道便捷、畅通无障碍;淋浴间、坐便器、楼梯、床、椅等位置安装扶手等。

    痴呆是指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导致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的综合征,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意义重大。阿尔茨海默病常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情景记忆受损,如反复说同一件事、乱放个人物品、忘记重要事件或约定、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下降等;推理能力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受损、判断力差,如无法管理财务、对安全隐患的理解力差、决策能力减退等;视空间功能受损,如辨别方向能力下降、容易迷路等;语言功能受损,如说话找词困难、语言内容空洞、表达和理解能力下降、出现阅读和书写困难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情绪、人格和行为等改变,如异常的情绪波动、淡漠、焦虑、抑郁、回避社交、兴趣减退、失去同理心、强迫行为、重复动作等。老年人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综合或专科医院的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老年医学科等相关职能科室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2)第20条:预防骨质疏松症,促进骨骼健康。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症。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或者有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个体化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增加骨密度,缓解症状,避免或减少骨折的发生,促进骨骼健康。

   (3)第25条:体重关联多种疾病,要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体重太轻,免疫力低,容易生病;太重,增加三高和关节负担。65岁以上老年人推荐BMI范围是20~26.9,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BMI建议保持在22~26.9。比年轻人稍宽松些,是为了防止营养不良。

  (4)第32条:科学健身,贵在坚持

    建议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广场舞;每周2~3次抗阻训练,如哑铃操、瓶子操、蹲起等,保持肌肉力量,防跌倒。

    65岁以上老年人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身体活动。身体活动前应咨询医生,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为了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老年人运动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和风险评估,明确运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运动环节的完整性,强化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拉伸。运动中,注意观察身体状况,根据身体情况适时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增加运动量应循序渐进,运动中发生持续的不适症状,应停止活动,必要时及时就医。

    三、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家庭是关键

    对于子女来说,陪伴不仅是“常回家看看”,更是多沟通、多鼓励、多引导:

    ✅多带父母去社区健康讲座或义诊;

    ✅给他们推荐靠谱的公众号/健康书籍;

    ✅一起锻炼、一起控盐控糖;

    ✅让他们知道:“我不懂可以问医生,不丢人”。

   健康素养,是“最划算的养老投资”,健康素养不分年龄,任何时候学都不晚。尤其是进入老年阶段,健康素养就是“幸福晚年”的第一道保障”。记住这句话:“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素’。”会看懂、会判断、会行动,才是真正的健康!这个六月,让我们一起为长辈们的健康加油!


( 青岛西海岸报  李欣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