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9日至15日是我国首个“老年人跌倒预防宣传周”,本届宣传周的主题为“主动防跌倒 积极老龄化”,宣传口号是“不跌倒,我能行”,提出“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早治疗”12字防跌倒口诀。近日,新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做客疾控专家说《乐享健康》栏目,与听众分享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相关知识。
本节目主要就如何有效提升老年人防跌倒意识和能力、跌倒对老年人的危害、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的原因、以及发生跌倒后应当如何正确救助等话题展开讨论。
关爱老人,预防跌倒,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增强防跌倒意识,学习防护技能,共同为老年人营造安全环境,守护他们幸福安康的晚年。
不跌倒 我能行
一、如何有效提升老年人防跌倒意识和能力?
(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从而降低跌倒风险。建议老年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健身操等。
(二)调整生活习惯
1.起身、行走慢一点:养成“两慢、三不急、三个30秒”的习惯。即起床慢、起身慢;不急着起床、不急着站起、不急着行走;醒后先躺30秒,坐起后再坐30秒,床边坐30秒后再站立。行走时在转身、上下楼梯、经过门槛时,要格外小心。
2.穿着合适的衣物和鞋子:选择尺寸合适、松紧适中、轻便舒适的衣物。鞋子要选择鞋底纹理清晰、防滑、抓地力好的款式,鞋跟不宜过高或过低。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遵医嘱按时服药。
(三)改造居住环境
1.地面防滑处理。
2.改善照明条件。
3.安装扶手和辅助设施。
4.整理家居物品。
(四)使用辅助器具
如手杖、助行器、轮椅等。在选择辅助器具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身高、体重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并确保其质量可靠、使用安全。
二、跌倒对老年人的危害?
(一)直接身体伤害(即时性危害)
1.骨折风险【最严重后果。尤其是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1年内死亡率高达20-30%】;其次还有脊椎压缩性骨折(容易导致身高变矮、驼背畸形)、桡骨远端骨折(手腕部,常见于用手撑地时)、骨盆骨折(恢复困难,易致长期卧床)等。
2.颅脑损伤(硬膜下血肿、脑震荡或脑挫裂伤、认知功能加速衰退)。
3.软组织损伤(肌肉挫伤、韧带撕裂;肩关节关节脱位。
(二)继发性并发症(中长期危害)
1.卧床相关并发症(包括占卧床老人死因首位的肺炎;致命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
2.功能衰退恶性循环(跌倒→卧床→肌肉萎缩→更易再次跌倒;反复跌倒风险增加)。
3.药物依赖加重(止痛药可能引起便秘、胃出血;长期使用镇静剂加重认知障碍)。
(三)心理与社会危害
1.心理创伤(跌倒恐惧症:50%跌倒老人会发展出活动恐惧;抑郁焦虑等)。
2.家庭负担(照护压力:约60%需要专人照料;经济负担:单次髋部骨折治疗费用约5-10万元;子女工作受影响,平均需请假2-3个月)。
(四)生存质量全面下降
1.日常生活能力减退(35%跌倒老人会失去独立行走能力;洗澡、如厕等基本活动需要协助)。
2.社会参与度降低。
3.预期寿命缩短(65岁以上老人跌倒后平均寿命减少5-8年)。
(五)特殊高风险人群
1.80岁以上(跌倒死亡率是65-79岁人群的4倍)。
2.独居老人(得不到及时救助风险倍增)。 3.认知障碍患者(更易发生重复跌倒)。
三、老年人容易发生跌倒的原因?
(一)身体机能衰退 (基础原因)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下降,视力和听力也会减退。这些生理变化使得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失去平衡,导致跌倒。
(二)疾病因素(医学诱因)
1.许多慢性疾病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帕金森病、关节炎、认知障碍等。
2.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一些药物,如镇静催眠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平衡和意识状态,从而增加跌倒风险。
(三)环境因素(外部诱因)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中存在许多潜在的跌倒危险因素。例如,地面湿滑、不平坦,有障碍物;楼梯扶手缺失或不牢固;照明不足,尤其是夜间通道和卫生间;家具摆放不合理,通道狭窄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在行走或活动时绊倒或滑倒。
四、发生跌倒后应当如何正确救助?
(一)老人自救。
1.保持冷静:跌倒后不要惊慌,先不要急于起身,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先躺在原地,自我评估身体状况,判断是否有疼痛、出血、骨折等情况。
2.尝试起身:如果感觉身体状况尚可,没有明显的受伤,可以尝试慢慢起身。先将身体翻转成侧卧位,然后用手支撑身体,慢慢坐起来,再借助身边的支撑物,如椅子、床沿等,缓缓站起来。在起身过程中,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用力。
3.寻求帮助:如果无法自行起身,或者感觉身体有明显的疼痛、不适,应立即大声呼救,或者使用身边的通讯工具,如手机、呼叫器等,联系家人、邻居或急救人员。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保持舒适的体位,并注意保暖。如果有伤口出血,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或衣物按压止血。
(二)他人救助
1.确保环境安全:发现老年人跌倒后,首先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在危险区域进行救助,如靠近火源、电源、交通要道等。如果老年人跌倒在马路上,要及时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2.判断伤情:在救助老年人之前,要先观察其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判断是否有骨折、大出血、颅脑损伤等严重伤情。不要随意搬动伤者,以免加重损伤。如果老年人意识不清,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如果伤者心跳呼吸骤停)、止血包扎等(如果有明显出血)。
3.正确搬运:如果老年人只是轻微擦伤或扭伤,没有骨折等严重情况,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慢慢将其扶起,转移到安全舒适的地方休息。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伤者的颈部、腰部和四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可以采用一人托住伤者的头部和肩部,一人托住伤者的腰部和臀部,一人托住伤者的腿部的方式,平稳地将伤者抬起。
( 青岛西海岸报 李欣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