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说《乐享健康》栏目: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2025年04月28日 15:16 来源:青岛西海岸报 标签: 科普

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今日,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讲员做客FM92.6《乐享健康》栏目,跟大家一起聊聊怎样科学防癌。

        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要点

   一、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治的慢性病

   1.癌症是一类多病因、多阶段的慢性病。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2.我国约有45%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些癌症是可以被治愈的。

   二、我国癌发主要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

   影响癌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行为因素:吸烟、被动吸烟、过度饮酒、缺乏锻炼;

   感染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幽门螺杆菌(Hp)、人乳头瘤病毒(HPV)、EB病毒(EBV)、艾滋病毒(HIV)、华支睾吸虫、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等;

   饮食因素: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和豆类摄入不足,红肉、深加工肉类、腌制或熏制的食物食用过多;

   代谢因素:体重超重、肥胖、糖尿病等;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物暴露、紫外线辐射过度暴露;

   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与癌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例如戒烟、限酒、多运动、接种HBV及HPV疫苗、保持健康的体重、心情舒畅、合理膳食、选择绿色环保装修材料、减少厨房油烟等室内空气污染暴露。

   三、筛查与早诊早治是提高癌症生存率的关键

   对特定高危人群开展癌症早期筛查,并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推荐采用:

   1.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

   2.超声结合乳腺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

   3.大便潜血试验结合结肠镜筛查结直肠癌;

   4.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筛查宫颈癌;

   5.胃镜筛查上消化道癌;

   6.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B超筛查肝癌;

   7.EB病毒检测结合鼻咽镜筛查鼻咽癌。

   四、关注身体出现的异常信号

   在日常生活中或参加防癌体检时,当身体释放出以下危险信号,要及时就医: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2.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哽咽感、疼痛等;

   4.皮肤或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5.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6.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7.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9.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10.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11.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五、发现癌症要选择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癌症治疗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切忌有病乱投医。千万不要轻信偏方或虚假广告,否则将延误病情,影响治疗和预后。癌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等。遵从医嘱,根据临床诊断及患者自身情况来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六、癌症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癌症康复治疗包括生理康复和心理康复两大部分,是临床治疗必要的延续和完善。

   癌症患者的康复要做到:保持乐观的心态、平衡的膳食,适当锻炼,合理用药以及定期复查。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要在医生帮助下通过科学的止痛方法积极处理疼痛,不要忍受痛苦。要正视癌症,积极调整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身心状态,达到病情长期稳定,与癌症“和平共处”。


( 青岛西海岸报  李欣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