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哪吒2》的热映,片中那只圆滚滚的土拨鼠那声经典的“啊”,瞬间让人想到爆火的尖叫表情包。然而,看似可爱的土拨鼠,却是鼠疫这种严重传染病的宿主动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土拨鼠与鼠疫的关系,以及如何科学防控鼠疫。
一、鼠疫:肆虐的黑死病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被称为“黑死病”,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尤其是啮齿类动物,如土拨鼠、老鼠等。当人类接触这些野生动物,或在它们的洞穴附近活动时,可能会被携带病菌的跳蚤叮咬,进而感染鼠疫。此外,肺鼠疫还可以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鼠疫的临床表现非常剧烈,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高热、寒战,体温可迅速升至39-41℃,并伴有剧烈头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妄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二、土拨鼠与鼠疫的关系
土拨鼠,学名旱獭,是一种草食性大型啮齿类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等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鼠疫的自然疫源地,而土拨鼠正是鼠疫耶尔森菌的主要储存宿主之一。野生土拨鼠体内携带鼠疫杆菌的风险极高,因此,与土拨鼠的近距离接触存在极大的感染风险。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前往高原地区旅游、骑行或徒步。在路边,游客们常常能看到土拨鼠出没,有些人甚至会投喂或抚摸它们。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行为,实际上隐藏着极高的健康风险。
三、如何科学防控鼠疫?
(1)保持安全距离
在野外遇到土拨鼠时,至少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避免接触它们的唾液、跳蚤等。不要投喂、抚摸或食用土拨鼠,也不要在它们的洞穴附近坐卧停留。
(2)做好个人防护
在野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并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驱虫剂,防止跳蚤叮咬。
(3)及时就医
如果曾接触过土拨鼠等野生动物,应持续两周自测体温。若出现突发高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
(4)遵守“三不三报”原则
在鼠疫防控中,牢记“三不三报”原则: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报告病死的老鼠、报告疑似鼠疫病人、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突然死亡病人。
土拨鼠虽萌,但别靠近!
土拨鼠虽然外表可爱,但它们却是鼠疫的高风险携带者。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切记不要与土拨鼠近距离接触,更不要在它们的洞穴附近逗留。鼠疫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好科学防护,完全可以避免感染。
( 青岛西海岸报 李欣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