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有噪声的环境中工作,应格外关注自己的听力健康。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在噪声职业禁忌证的判定上起着关键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差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筑牢听力保护首道防线
噪声职业禁忌证判定:
(一)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1.判定标准: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
2.重要性:这一标准用于筛查在噪声环境下作业可能加剧听力损失风险的个体,确保他们不会因工作而进一步损害听力。
(二)高频段听力损失:
1.判定标准: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双耳平均听阈≥40dB。
2.重要性:高频段听力损失往往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早期表现,此标准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噪声性听力问题。
(三)传导性耳聋:
1.判定标准:任一耳传导性耳聋,且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
2.重要性:当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时,意味着劳动者在言语频率范围内的听力已经受到显著影响。这种听力损失不仅影响作业安全,还可能因噪声环境的持续暴露而进一步加剧其听力损失。这一标准用于确保劳动者在噪声环境中的作业安全,防止因听力受损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并保护劳动者的听力健康,降低职业病风险。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持续守护听力健康
噪声职业禁忌证判定:
(一)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1.判定标准: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
2.重要性:这一标准用于筛查在噪声环境下作业可能加剧听力损失风险的个体,确保他们不会因工作而进一步损害听力。
(二)高频段听力损失:
1.判定标准: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双耳平均听阈≥40dB。
2.重要性:高频段听力损失往往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早期表现,此标准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噪声性听力问题。
(三)传导性耳聋:
1.判定标准:任一耳传导性耳聋,且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
2.重要性:当平均语频听力损失≥41dB时,意味着劳动者在言语频率范围内的听力已经受到显著影响。这种听力损失不仅影响作业安全,还可能因噪声环境的持续暴露而进一步加剧其听力损失。这一标准用于确保劳动者在噪声环境中的作业安全,防止因听力受损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并保护劳动者的听力健康,降低职业病风险。
这些不同充分体现了职业健康检查在不同阶段,对劳动者听力健康的全面关注和动态评估,为劳动者的听力健康保驾护航。无论是企业还是劳动者,都应重视这两个阶段的职业健康检查,共同守护好劳动者的听力健康。
( 青岛西海岸报 李欣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