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健康】田间劳作,踏青游玩,防蜱,防“发热伴”

2024年05月09日 09:48 来源:青岛西海岸报 标签: 科普

随着气温升高,草木蔓发,蜱虫进入繁殖活跃期,由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疾病也随之进入流行期。为进一步普及发热伴防控知识,增强大家的防蜱防病意识,4月30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王姿懿做客FM92.6《乐享健康》直播间,跟大家一起聊聊“发热伴”的那些事儿。

节目介绍了发热伴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蜱的分布、危害及发热伴防护措施,引导公众掌握科学个人防护和蜱暴露后正确处理要点,同时提醒大家在户外旅行时,避免在草地、树林中长时间坐卧,提高防护、防病、及时就医意识。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小知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我国于2009年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也可引起感染。

发热伴流行季节与蜱在环境中的活动时间相一致,春季到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因此4月底至10月底都有不少病例出现,在这个季节进行踏青游玩、蔬果采摘、除草作业、牛羊放牧等活动时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

二、被蜱虫叮咬出现这些症状要早就医

发热伴潜伏期可能为1-2周,大多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三、如何防止被蜱虫叮咬

1.保持居家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院内和住宅周围的杂草、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孳生,杀灭家畜身上的蜱。

2.远离蜱虫的繁殖环境。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农田和树林中,外出活动时要注意不要在这些地方长时间坐卧。

3.做好个人防护。野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表面光滑的长袖长裤,扎好领口、袖口和裤脚,皮肤裸露部位可以喷洒或涂抹驱避剂。

4.野外活动结束后及时洗澡更衣,同时认真检查身上是否有蜱附着。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耳后、腋窝、腰部、腹股沟、大腿内侧及腿窝等部位。

5.携带宠物外出归来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附着,及时做好清理和消杀。

6.如果有蜱已咬钻入皮肤,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应尽快就医取出,然后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果两周内出现发热、乏力、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青岛西海岸报  王晓莉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