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职业性冻伤,不做“动感超人”

青岛西海岸报 王晓莉
2023年12月15日 11:15 标签: 职业性冻伤

进入冬季,寒潮来袭,全国各地气温骤降,并伴有雨雪天气。我们要注意低温作业的职业防护。

什么是职业性冻伤?

职业性冻伤即劳动者接触严寒环境或介质(制冷剂、液态气体等)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温度低于组织冻结温度(-3.6℃至-2.5℃,亦称生物冰点),局部组织经冻结和融化过程而导致的损伤,其特点是组织细胞发生冻结。冻伤主要由于低温和潮湿,也与风速、防寒保暖、管理措施、耐寒能力及适应能力有关。

哪些岗位和人群容易发生职业性冻伤?

发生冻伤常见的职业包括寒冷季节从事户外作业,或室内无采暖或有冷源设备的低温条件下的作业。

易发生冻伤的职业人群有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工人、林业工人、汽车司机、建筑工人、户外维修工人、邮递员、清洁工人、食品冷藏工人、接触化学制冷剂和低温介质的工人等。

职业性接触介质(如制冷剂、低沸点液态气体)均有发生冻伤的可能。常见的介质有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液氮、液氨、液氯、氟利昂等,由于其沸点过低,在常压下蒸发的瞬间可形成-268.9℃~-29.8℃的低温。

职业性冻伤的急救措施?

1.脱离寒冷环境或极低温介质

发生职业性冻伤后患者要立即脱离寒冷环境或极低温介质,转至防风保暖场所,采取保暖措施,确认伤部无再次冻结危险时,可采取积极复温治疗措施,直至指(趾)皮肤潮红、肢体变软。

2.冻伤处置前首先要判断伤情,难以确定伤情时,按重度冻伤处置。

对处于冻结状态的伤部,用40℃-42℃温水进行温水快速复温方法治疗。切记不能拍打按摩、冷水浸泡、冰雪搓擦或者明火烘烤。

3.根据具体情况处置

如合并低体温,应先处理低体温;如合并其他严重伤病,应依照其对生命安全影响的大小,依次先后处置;如伴有化学中毒时,需参照相应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处理,或请专科医生诊治。

职业性冻伤的预防措施?

冻伤强调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合理有效的治疗,对预后致残率的降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做好防护,增强耐寒能力。

作业人员需穿戴防寒服、手套、鞋、面具、耳罩等,衣物保持清洁、干燥,潮湿之后立即更换。

2.积极作为,发挥企业主体责任。

用人单位发挥主体责任,按照相关卫生标准提供采暖设备,同时依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减少作业人员在严寒气候下的劳动时间。

3.规范管理,加强科普宣传。

企业要对低温作业人员加强宣传指导,全面提高作业人员低温防护、冷冻急救知识,减少职业性冻伤的发生。